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超市霸權?

此前,報章報導指以廉價招徠的小型連鎖店「759阿信屋」疑因罐裝可口可樂定價太低,遭代理太古封殺,先是被要求提高可樂的零售價,後更指太古停止供應旗下全線飲品,連鎖店老闆懷疑是有其他財團向太古施壓所致。另有報章報導小店「家農」亦因為出前一丁的零售價遇到類似情況。

近日,有新聞節目播放出有部份市民呼籲市民反超市/大財團霸權,希望市民轉向惠顧小商店,不惠顧大型超市,以免助長大財團壟斷市場。

在現今香港,大型超級市場有惠康、百佳、華潤萬家;便利店則有7-11、OK及VANGO;個人護理店有萬寧、屈臣氏。

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惠顧大集團經營的商店,又談何容易呢?

不論如何,我在互聯網找到這些慣常惠顧的大型超級市場的背景(互聯網的出現實在太偉大):

惠康超級市場屬於Dairy Farm Group 牛奶集團國際旗下,而Jardine Strategic佔牛奶集團國際78%股份。

  Dairy Farm Group 旗下連鎖店:
  超級市場  惠康/Jasons MARKETPLACE/ThreeSixty/
        Oliver's The Delicatessen
  個人護理  萬寧
  便利店   7-11
  傢俱    IKEA
  飲食界   美心集團佔50%

   美心集團旗下連鎖店:
   粵菜     美心皇宮/美心閣/美心大酒樓/美心金閣/
          八喜/映月樓/翠玉軒/怡翠軒/海逸軒
          八月花/八月居/八月軒/八月芳/   
   潮菜     潮江春/潮庭
   京川滬湘菜  北京樓/洞庭樓/又一棧/北京人家/紫玉蘭/
          白玉蘭/喜百合/中國芳
   西餐/快餐  美心快餐/Canteen/千燒百味等
   西餅     美心西餅 /東海堂
   咖啡店    星巴克香港及澳門
   壽司     元氣壽司/千兩

百佳超級市場屬於和記黃埔集團(含地產業務)旗下,而和記黃埔則是長江集團成員。

  和記黃埔集團旗下的連鎖店:
  超級市場  百佳/international by ParknShop/Taste/
        Fusion by ParknShop/Great
  酒窖    Watson's Wine
  個人護理  屈臣氏
  電器    豐澤

華潤萬家屬於華潤零售,是華潤集團成員。

  華潤零售旗下連鎖店:
  超級市場  華潤萬家
  百貨公司  華潤堂/中藝
  便利店   VANGO
  酒窖    Voi_la
  個人護理  el vivo
  咖啡店   Pacific Coffee  

利亞零售(00831.HK)是利豐集團成員,旗下連鎖店:      

  便利店   OK        
  西餅    聖安娜餅屋
        
其他連鎖店:

大昌食品市場     大昌行集團   
佳寶食品超級市場   香港人成立
百老滙電器      香港人成立
奇華餅家       香港人成立

     等等......未能盡錄


原來大集團經營的連鎖店真是無孔不入,分店遍布港九新界,加上其推出的種種推廣如印花換購、儲分當作現金、會員折扣、信用咭折扣等,這些"著數/JETSO"真的成功吸引消費者,市面上確有消費者為了印花換購貨品而大灑金錢。

在消費者立場

按理,該是價低者得。

假若價錢相同或相近,當然前往就近商店、儲信用咭積分、儲八達通積分、儲印花換購貨品;

假若連鎖店價錢略高,香港人生活繁忙,時間等於金錢,寧可到一應俱全的連鎖店進行one-stop-shop;而且購物到某個金額,還提供免費送貨服務呢!

另外,為免購入假貨,假設大型連鎖店出售的貨品為原廠正貨,或許這亦是另一個吸引的地方吧!

購物模式

讓我分享一下我的購物模式吧!

我是一個全職工作及需要照顧家庭的香港女性,家中的日常用品及食品均由我做買手。從小時候開始,一直堅持「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的購物原則,我寧可錯過,亦不願買錯。何況通脹高企,小數怕長計,真是要「慳得一蚊得一蚊」。

由於大型超市及藥房貨品之價格差額為$5-20不等,部份貨品更是大型超市的一半價錢呢!所以以下用品多於藥房/小商店購買:
-衣物類(洗衣粉、衣物消毒劑、手洗潔衣液)
-廚房浴室(洗潔晶、清潔劑)
-護理類(洗手梘液、洗髮水、護髮素、沐浴露、理髮造型、牙刷、牙膏)
-家品(衣櫃吸濕用品、錫紙、保鮮袋、藥物、包裝紙巾、盒裝紙巾)

長遠而言

根據新聞報導,由於小商店的入貨數量少,入貨價或比大型連鎖店高,所以貨品的標價遠高於大型連鎖店。始終新聞報導是概括而論,個人經驗顯示同一貨品於相同大型連鎖店之價錢會因應地區不同而出現差額。

大型超市的確有部份貨品的零售價壓至很低,以水果為例,在街市或生果店出售的鮮橙平均每個要$4-6,但超市提供平均每個$3-4元來吸引消費者,雖然我不清楚來貨價,但我認為是大集團以本傷人,將市場上的消費者吸納,變相令小商戶不能立足。試想想,當小商戶於市場消失時,變相只餘下大型超市壟斷市場,屆時,不論價格是多少,消費者已別無他選。

何況,大型連鎖店亦不見得因為大部份貨品的來貨價低而下調零售價。所謂的抵價,只是銷售手法,寥寥無幾的超低價貨品吸引了消費者,其他貨品的售價卻比小商店高。在商言商,沒有不賺錢的商家,只是賺多少吧了!那些以印花免費或加錢換購的貨品也有其成本,說到底,「羊毛出在羊身上」是毋庸置疑的了。

總結

各家有所求,購物模式沒有絶對公式。

不論在那兒購買,除了價格外,務必注意貨品品質、包裝、容量、到期日。

購物前,停一停,想一想,是否真的需要,切忌為了印花/贈品而胡亂花費啊!




2 則留言:

  1. 要做個精明消費者
    [momo回覆12/08/2011 10:18:40]真是很重要的。

    回覆刪除
  2. 第一次黎到你個blog...寫得唔錯
    [momo回覆08/30/2012 14:52:22]謝謝到訪及讚賞。歡迎繼續瀏覽。

    回覆刪除